
据悉,仙游县生态国有林场委托福建省林业勘察设计院开展的仙游木兰溪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穿山甲、黄喉貂等国家重点保护哺乳动物专项调查完成。 此次调查共记录到野生动物58种,包括哺乳动物19种、鸟类39种,涵盖多类生态功能型物种和典型森林生境指示物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物种达12种,占总记录物种的20%以上。 调查采用红外相机自动拍摄(104个点位)、野外踏查、信息采集等方式,记录的野生动物在谱系分布上涵盖食肉目、偶蹄目、灵长目、啮齿目等多个目类,表现出较强的生态系统结构完整性和食物链层级的复杂性,既有果子狸、鼬獾等中型掠食者,也有小麂、野猪等植食性种群,兼具夜行性与昼行性物种。值得一提的是,首次拍摄到黄腹角雉活动影像,反映生态系统功能良好。 调查发现的12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分别为穿山甲、小灵猫、黄腹角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9种,分别为中华鬣羚、猕猴、豹猫、黄喉貂、斑尾鹃鸠、白鹇、白眉山鹧鸪、画眉和灰林鸮。 调查发现的省重点保护动物有4种,分别是红背鼯鼠、食蟹獴、黄腹鼬、猪獾。 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2020)》列为极度濒危(CR)的物种为穿山甲;濒危(EN)的物种为黄腹角雉;易危(VU)的物种有6种,分别是中华鬣羚、红背鼯鼠、豹猫、食蟹獴、黄喉貂、中华鹧鸪;被列为近危(NT)的有9种,分别是小麂、果子狸、小灵猫、黄腹鼬、鼬獾、猪獾、斑尾鹃鸠、画眉和灰林鸮。调查报告称,这一比例在区域性保护地中处于较高水平,证实木兰溪源省级自然保护区不仅保育多样性的生物,而且为多类濒危野生动物的生长提供生态屏障。 仙游木兰溪源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仙游县西北部、戴云山脉东坡,总面积1.8万公顷,是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过渡区典型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核心区域,也是闽中生物多样性维持与生态屏障的关键地带,保护对象包括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过渡区森林生态系统、珍稀野生动植物及木兰溪源头水源涵养林。通过此次调查,厘清重点物种分布、活动规律、生境条件等,反映了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良好成效。(记者 黄凌燕)
【来源:湄洲日报】邦尼配资
美港通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